Wednesday, 22 March 2017

上醫治未病之病 The supreme healer

【上醫治未病之病】  唐 · 孫思邈

    上醫治未病之病, 
    中醫治欲病之病,
    下醫治已病之病。
"The Supreme Healer Cures the Illness that is Still Obscure"
-- by Sun Simiao (Tang Dynasty)
-- Translated by  Frank C Yue

The supreme healer cures the illness that is still obscure,
The good healer cures the illness that is about to break out,
Fully manIfested illness the least able tries to cure.
from the net:
上醫治未病的含義:
『上醫』最早見於先秦散文【國語·晉語八】:『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大概意思是說:真正高明的醫生,首先要精通大的規律,能夠治理國家;其次才能診療人的疾病或者處理更細微的事情,隻有這樣才能成為醫生的管理者亦官亦醫。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明了醫國與醫人從根本上是同理同宗的,既要通曉大的規律亦要注重細節。
 其後唐朝名醫孫思邈在【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基礎之上提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內經】當中提到是:高明或有遠見的智者,往往是在疾病沒有蔓延或症候的時候及早幹預,防範於未然,提前做好防護,防止疾病的發生或蔓延,倘若『夫病已成而後藥之, 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名醫孫思邈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高明的醫生能夠在疾病未發之時及早發現端兒進行幹預,防微杜漸;中等層次的醫生在疾病發展呈現一定症候的時候,辯證(和或)症論治,將疾病及時的控製治愈;低層次的醫生往往在疾病出現一係列征候或不適症候的時候,才發現疾病的端兒,針藥並施針對疾病進行撲救式治療。

以上兩者都是重點強調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在『治未病』的前戳是『聖人』和『上工』,而不是隨隨便便懂得一點醫理就能治未病。就像秦越人——扁鵲自嘲道:『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問道:此話怎講?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間,而名出聞於諸侯。』像我這樣針藥並施,開刀投『毒"之人反而成了名人。先不說這個故事真否存在,但從其中描述的環節:『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居十日,扁鵲複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居十日,扁鵲複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可見扁鵲在疾病未發之時已經察覺到端兒,征求桓公及早幹預,以及對整個病理的延續發生描述的清清楚楚來看絕對可稱為』上醫『,但卻說『扁鵲最為下』,道出了上醫的最基本要求『謙虛博學』,而不是有些『養生專家』的『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的描述。

對於『治未病』一詞醫學養生界認同比較統一: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到:『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 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塊生動透徹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義。對什麼是"治未病"?另見於【素問·刺熱】篇:『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病雖未發』,結合上文是指機體已受邪但尚處於無症狀或症狀尚較少、較輕的階段。這種潛病態可發展成為某種具有明顯症狀和體征的疾病。因而『治未病』應當是指醫技高超或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通過『望聞問切』結合實際經驗總結,歸納出客戶的綜合健康風險評估狀態,並對此通過一定的防治幹預手段以阻斷其發展,從而使這種潛病態向健康方向轉化的整個過程,簡稱為治未病。其應當屬於養生保健和疾病早期預防幹預的範圍。隨著時代的發展,更應延伸至借助於高科技智能儀器及早對身體進行針對性篩查,發現這種潛病態,發揚傳統中醫博大寬容的心態——取長補短,采用中西醫比照的方式,綜合分析,科學合理化製定幹預調理方案,以求將這種潛病態消滅在萌芽狀態,爭得健康最大化。

1 comment:

  1. Best translation I've seen on the web. Thank you for your effort.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