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8 July 2013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efore me, where have all the Sages of yore gone?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  唐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Dēng Yōu Zhōu Tái Gē:
"A Song: On Ascending the Youzhou Gate-Tower"
-- by CHEN ZI'ANG (661-702)

-- Translated by Frank C Yue

Before me, where have all the Sages of yore gone?          
Behind me, where are their successors (-- Tell me, m'friend)?
O Heaven and Earth, how boundless and without end!
I'm all alone, down my cheeks tears keep rolling on.



From the net:

<... 這首詩寫於 陳子昂 隨軍征討契丹之時。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營州,建安王 武攸宜 率軍征討,陳子昂 擔任隨軍參謀。可惜 武攸宜 生性懦弱,才幹平庸,戰事連連失利。陳子昂 多次進諫,獻上制敵良策,還請求率領萬人作前驅攻打敵人,武攸宜 非但不聽,還乾脆把 陳子昂 降為軍曹。在報國無門的情況下,詩人登上了幽州台 (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慷慨悲歌,寫下這首千古名篇。...>

... <【韵译】

我登上幽州古台,在我的面前,看不见以前登临的古人,在我的后面,也看不到后来的人。望着辽阔的天地,想着岁月的悠远绵长,个人是多么渺小而孤独啊;想到这里,我不禁悲伤的掉下泪来。

【鉴赏】

诗人 陈子昂 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 武则天 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 “山河依旧,人物不同” 来抒发自己 “生不逢辰” 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 陈子昂 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 燕昭王 礼遇 乐毅、郭隗,燕太子丹 礼遇 田光 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 燕昭王 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