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8 February 2015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On the river and mirror'd sky falls the e'ening rain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慘(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眸)




TUNE: "8-Rhyme Border Song" Ci
TITLE:  "On the river and mirror'd sky"
-- by Liu Yong (987?-1053?)
-- Translated by Frank C Yue

On the river and mirror'd sky, fallthe e'ening rain,
Washing out afresh for all, Autumn's crispness again.
The Frost is drawing near gradually,
Winds blow stronger with more chill --
Desolate the rills and hills,
On houses shines the dying Sun feebly.
Reds a-falling, greens receding everywhere,
Ev'rything's losing its former glory right there.
Only the Yangtze -- speechless --
Towards the East flows e'er ceaseless ...

I dare not climb up any tower high
To gaze afar at where m'hometown may hide;
Curb e'er my nostalgic thoughts, how could I?
Reviewing my odyssey, I sigh --
Why at this sad place I still abide?
I believe My Fair is constantly looking in vain
Out of her boudoir window like a fool,
Mistaking it's my returning boat, time and again.
Don't you know, My Love dear, but I am too,
By the railing, 
in your direction sadly gazing? 

from the net:

柳永,北宋詞人。字耆卿,初名三變;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柳永在世時並 未為人重視,但因擅長填詞,且時常出入歌台舞榭,故深受歌妓笛工所歡迎。柳詞工於離情別緒、镟旅行役,雖一生未遇,但他留下的詞作,卻得到很好的評價,是 為宋詞發展史上的一道豐碑。筆者欲透 過耆卿的名闋《八聲甘州》(對瀟瀟雨灑江天),跟大家一起賞讀柳永筆下的镟旅相思: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此詞以「對瀟瀟」作開首,展現高居臨遠的意象:眼前雨勢急驟,一場黃昏雨灑,把廣减大地的箇中百物,都沖洗得乾乾淨淨。這樣一洗,就更能把「清秋」 的意味表達出來;接下來視線由遠而近,從一望無際的江天,移至詞裡人所駐足的江樓。宋趙令畤所著之 《侯鯖錄》載有蘇軾對柳永的評價,謂「人皆言柳耆卿詞俗,然如『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佳處,不過如此」。東坡對這三句,給予上佳的讚 語,認為「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當中「漸霜風淒緊」一語,描繪深秋寒風愈颳愈緊,山河隨之變得淒清、四周顯得生機零落;及後,就只剩一點餘暉、隱 隱斜照江樓。詞人以「當」來表達僅餘的夕照與高樓的關係,彷彿天地之間,就只剩這樣的畫面;殘照獨對孤冷高樓,令人覺淒迷寂靜。此時四周草木芳,只有長江 流水,一直默默無語的向東奔流。
 上片讀來,詞人全力描繪淒清意境,好讓下片順勢抒情。腳踏高處,令人不期然想要遙望,繼而想到遠方 的故鄉。即景生情,讓詞中人頓生對家鄉的思念,不禁慨歎自己年來在外飄泊,並問自己為何「苦淹留」。接下來,詞裡聯想到有人思念自己,佳人在妝樓痴痴盼 望,多少次誤認那些歸航的小舟;在相同的時間、不同的時空,詞中人正跟對方一樣,自己也是憑欄遠望、心裡也凝結覑滿滿的哀愁。想像有人思念自己,繼而寫到 作品裡頭,即更能表達思歸之情切;這樣的設計,同時也讓人想到杜甫的《月夜》,開首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就是詩人為要表達思念,想像家裡妻子對自 己的掛牽。柳永的這闋詞作,在布局和 內容的格調來看,既是由景生情;而詞裡的離愁別緒,則選擇以物和人來刻畫、相互映襯,令全詞格局多彩,故王國維對此作稱許有嘉,認為其與蘇軾的《水調歌 頭》(明月幾時有)水平相當,且評曰「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

■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邱月兒博士

and also from: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3-柳永、周邦彥》,大安出版社,民77,頁32-38:

  「這是柳永寫秋士易感寫得最好的一首詞。首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的詞除了寫「悲秋」之外,還有 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就是常常寫雨,如「雨餘爽氣(鳳歸雲),「雨收雲斷」(玉蝴蝶),「雌霓挂雨」(竹馬子),「遠峰收殘雨」(安公子)。這也可能是寫 實,即當時真的下雨了。但是他為什麼偏在下雨的時候寫詞呢?這是因為,下雨是一種大自然變化的現象,而大自然變化的現象,容易引起人們內心的一種感動。鍾 嶸曾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陸機也曾說過:「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花開花落,會引起人的感慨;下雨,亦同樣會引起 人的感慨。李義山詩「楚天長短黃昏雨,宋玉無愁亦有愁。」(楚吟),是說面對楚天長一陣短一陣的暮雨,本來沒愁,也被引得有愁了。人們稱讚柳永不減唐人高 處,都舉這首八聲甘州詞的前半首為例。唐人的興象超遠,把大自然的景物形象與內心感發的情意結合在一起。柳永在這裏也做到了這一點,特別寫出了中國傳統士 人的悲慨──秋士易感的悲哀。溫飛卿馮正中及大晏、歐陽等人,也有士人的感慨,但往往並不正面寫出,表面上都是寫春女善懷,寫她們不得賞愛之人的寂寞感。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若有知音見賞,不辭遍唱陽春」,都是女子的口吻。柳永直接寫出了士人的悲慨,這也是詞在內容上的一種開拓。這種秋士易感的 生命無常志意落空的悲慨,因為下雨這種大自然的變化而更加深了。大自然的變化之所以易於引起詩人內心的感動,這是出於一種生命的共鳴。

  這首詞開端的「對」字用得很好,柳永寫羈旅行役的詞,層次分明。形成這個特點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善用領 字。這個「對」字就是領字,引起下面敘述景色的一大排句子,引起很多的景物和情事。「瀟瀟」,把雨聲寫出來了。「暮雨」,黃昏的雨。欣賞景物,在黃昏光影 明暗的對比中感受更加鮮明。雨能引人的感發,可是黃昏的雨引起人的感觸更深,因為黃昏的景色變化得更快。在黃昏,太陽的腳步是特別快的,使人深感到短暫的 一天將近結束。「灑江天」,暮雨灑在江天中,寫景十分廣遠,從水面到天空,大自然的景色變化充滿天地之中。...

Wednesday, 25 February 2015

柳永 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 Sadly the cold cicada cried, By the pavilion at this late hour

                     《雨霖鈴 柳 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 ,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TUNE:"Sobbing Rain, Horse-bell A-       ringing" Ci
TITLE:  "Sadly the cold cicada cried"
-- by Liu Yong (987?-1053?)
-- Translated by Frank C Yue

Sadly  the cold  cicada cried,
By the  pavilion  at  this  late  hour
Just stopped had  the showers.  
Beyond the  Capital's  gates at the tent,
Just empty moods  for  drinks  at  parting then.
How I wished I could stay!
But the boatman wanted to be on his way.
Holding hands, we did stand --
Teary eyes at teary eyes staring;
Choked, we could speak not a thing.
Once begins the misty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O What lies in wait in the gloom under strange Chu skies?

Since the days of old
Heart-broken are the lovers at parting!
It's much more hurting
When leaves are falling, Autumn winds                           blowing cold.
And where shall I be
When I sober up tonight?
Will bank willows be in sight
With crescent Moon, morning breeze?
I'd be away for years (or might  be gone for                  good);
Fine hours and scenes -- no longer charming                as they should.  
Though my love's e'er  so deep and true,
To whom can I say this, but you? 

from the net:
[... 《雨霖鈴》本是唐代教坊大曲。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入蜀時,至斜穀口,連天霖雨,在棧道中聞鈴聲,隔山 相應,内心十分淒涼,於是根據這種聲音,創作了《雨霖 鈴》曲,以寄托悲恨,悼念楊貴妃,因實景實情寫下《雨霖鈴》曲以寄托離恨。宋代人倚舊聲填詞,遂亦成曲牌名。宋代演奏這首《雨霖鈴》曲,聽起來還感到極其 哀怨。柳永選取它來寫“清秋節”的“傷離别”,無論“清秋”的蕭颯或“離别”的淒惻,都與曲調的“哀怨”風格十分吻合。我們今天固然已經不能了解它究竟怎 樣歌唱,感受它的音樂形象,但通過吟誦,也還可以領略其低回悲愴、淒楚欲絕的情味。這是由於柳永寫景、寫情,充分利用了語言音調的特點,那悲悲切切的詞 句,讀起來就仿佛聽見離人斷斷續續的哭訴。詞中押的是短促急迫入聲韻,不押韻的地方也多以仄聲字收句,通篇又多用低而細的齒音,這樣就像那“寒蟬”的“淒 切”,就像那“驟雨”的蕭蕭,就像那“曉風”的習習,一片哽咽的抽泣,傳達出“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如同“夜雨聞鈴”那般的“斷腸聲”。 柳永充分發揮詞的音樂性能。使詞的形象的美與聲調的美結合起來,使文情與聲情統一起來,這也是《雨霖鈴》詞之所以具有巨大藝術感染力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者:肖旭)]

[... 對於柳永的擅長鋪叙,也不可誤解爲步步運筆,處處落墨,包擧無餘,但求詳盡。比如這“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景是虛景,因爲隻不過是設想, 情卻是實情,因爲是由離别引起的,在詞人是由實入虛,在讀者卻是因虛見實。詞人運用了生動的藝術聯想,既有依情揣測的瞻望,又有意在不言中的回顧,充分寫 出清秋離别的複雜内心,而讀者則被調動起自身積累的生活體驗,去完成和補充詞人所提供的藝術境界,使自己對於清秋離别感同身受,小說家有所謂“不寫之 寫”,戲劇家要安排劇中的暗場和人物的潛台詞,國畫家重視畫上的空白,講求“意到筆不到”,音樂家考究“弦外之音”,尋取“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凡此 種種,都屬於藝術上虛實相生的妙用。其實,“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足”二句雖在下片,但本身就是有虛有實的。上句虛寫發問,下句實寫作答。假如虛景 也虛寫,把“楊柳岸曉風殘月”變爲“空慘淡無邊岑寂”一類的抽象辭語,那就不可能產生動人的藝術力量,而且通篇《雨霖鈴》詞也會爲之減色。就是在具體描寫 離别場面的上片,即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二句,並且對“煙波”、“暮靄”、“楚天”的實在景物,分别用“千里”、“沉沉”、“闊”來加以 形容,使它們越出了極目遠眺的範圍之外,又統由“念去去”三字領起,這就成了實景虛寫,既表現出“留戀”之深,“催發”之急,“無語凝咽”之痛切,又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的逐層推想,帶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千古名句來。]... [他的《雨霖鈴》詞,就是把宋玉《九辯》的 “悲哉!秋之爲氣也!……憭栗兮若在遠行”,與江淹《恨賦》的 “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行子斷腸,百感淒惻”,兩相結合,借悲秋寫傷别,所以詞中說:“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

also from the net: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 人。北宋文學家、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 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柳永作為婉約派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有 《雨霖鈴》、《八聲甘州》、《鳳棲梧》等 ,現存有大量詩篇。
生平
淳化三年(992年),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柳永被安置於福建崇安。至道元年(995年)回到汴京。柳永與張先齊名,並稱張柳。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姪子都是。柳永本人卻仕途坎坷,四十六歲時,參拜宰相晏殊時,因《定風波》中「綵線閒拈伴伊坐」一句被掃地出門。

景祐元年(1034年),才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員外郎,又稱柳屯田。出言不遜,得罪朝官,貶為平民,從此出入名妓花樓,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一生都在妓院巷裡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青樓笙歌艷舞、錦榻綉被之中,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柳永晚年窮愁潦倒,在潤州去世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柳永墓在丹徒山(北固山)下,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妓都相約赴其墳墓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弔柳七」或「弔柳會」。

詞風
柳永開始大量作長調,作品多慢詞,以長調的形式和手法為主,使北宋詞至此而一變,由小令時期進入慢詞時期。柳永精於音律,詞調多自創,作品音律諧婉,詞意妥貼,宜於歌唱。
柳詞風格婉約,細緻含蓄,纏綿悱惻,表現深刻,情感真摯,意境秀麗,情景交融。柳詞長於鋪敘,曲盡形容,善於白描,多用口語,語言通俗顯淺,普遍使用方言俗語。
題材內容上,柳永開拓和擴展詞的內容,鋪敘城市風物,觸及城市生活較廣的一面,寫妓女的不幸而寄予同情,沉溺都市繁榮生活的男女心理及男女之情;柳永也寫羈旅愁思,離情別緒,山川勝景以及懷古喟嘆。當時人說宋仁宗朝四十二年的太平景象全寫進柳永的作品裡。
柳詞可分俚、雅兩派。蘇軾稱「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之『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秦觀深受其影響,蘇軾為此還批評秦觀「不意別後,公卻學柳七作詞。」秦觀答以「某雖不學,亦不如是。」東坡指出:「『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張先譏誚他的早行詞「語意顛倒」。

作品
柳永詞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極富感染力。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評說「耆卿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尤工於羈旅行役。」
軼事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據說金國海陵王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讚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
  •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Wednesday, 18 February 2015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When at Night blows the East Wind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Tune: "Green Jade Table"
Title: Chinese Valentine's Night
               (First Full Moon of the Year) 
-- by Xin Qiji (1140 - 1207)
-- Translated by Frank C Yue

When at Night blows the East Wind
Thousands of blooming lanterns are seen;
And up high in the Sky,
Loud fireworks burst again and again,
Brilliant sparks showering down like rain.
Fine steeds, carved carriages,
And perfume fill up the roads.
Amid the flute's notes joyful
Liquid Moonlight e'erywhere a-flooding --
All through the Night fish, dragons a-dancing.

Hairpins shaped like a moth, snow willow,
Tiny gold threads to and fro swaying --
Sounds of laughter, soft talks receding
With faint fragrance to follow.
In the huge crowds, her I must find!
I search and search for countless times ...
Suddenly --
Turning my head,
She's there instead
Where the lights glow dimly.

謹以此新英譯本 祝賀 2016 英皇書院 創校 90周年誌慶!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代郵: 有關 2015/16 學年校慶活動簡訊,請 各學長 致電 余副校長 垂詢。)

some commentaries from the 維德月刊文字版 weidi.org.tw:

< ...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 在車馬雜沓的大街上,我苦苦尋她千百次。無意間一回頭,卻發現原來她一直立在燈火寂寥處,等待著我呢。

最後這幾句,表面上是寫男女有情人終成眷屬,實質上,卻是在表達一位崇高理想的有為者,在耗費半生苦心鑽研、冷清寂寥的生命中始終堅持執著,終於豁然貫通, 感到生命圓滿無悔的驚喜。著名的清末民初詞評家 王國維先生,就把這末三句說成是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他以三種詞境說明人生的階段 《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種境界,是在眾人皆醉我獨醒之下,猶如蕭颯西風吹拂中保有熱血的青年,擁有一顆不畏艱辛、堅持尋夢的心。然而登上高樓,望眼欲穿,不知這個夢想該歸於何方?

第二種心境,是夢想漸漸成形,心懷大志,為了理想全力奔赴。即使耗盡心力、形體消瘦也義無反顧。

第三種心境,就是在尋尋覓覓之後,在塵囂喧鬧後,終於成就自己的夢想。而這樣的夢想絕對是苦心孤詣、隻身奮鬥後,才能獲得的結果。


如果,對於作者 辛棄疾 的生平有一些粗淺的瞭解,就會發現這樣的解釋非常恰當。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曆城(今山東省曆城縣人)。從小生長在異族金兵 佔領區,二十歲那年,率領二千多人起義抗金,是一位豪情萬丈的民族英雄。後來,他歸順南宋,由於朝中由一群小人主掌朝政,又因為身懷過人的軍政才幹,受到 當權者忌恨,賦閒在故鄉前後近二十年。

到了晚年,朝廷情勢危急,雖被起用,卻得不到應有的重任,終於含恨辭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樣一個視富貴如雲煙、孤芳自賞的英雄,自然不會在描述元宵夜時,落入熱鬧歡慶的俗語,也才能寫出如此清麗且別具悠長情懷的作品。

註一:花千樹:燈火之多,如千樹繁花齊開。
    二:寶馬雕車:指貴族豪門的華麗車馬。
    三:鳳簫:《神仙傳》載,秦穆公之女名為弄玉,善吹簫作鳳鳴聲,引來了鳳,故稱簫為鳳簫。
    四:蛾兒雪柳:元宵節婦女頭上戴的裝飾物。
    五:黃金縷:金線撚絲做成裝飾品 >

Monday, 16 February 2015

猜字遊戲 獨木照斜陽 一葦渡彼岸 十五個人 四大小口

"去年頭條": 冇獎 猜字遊戲 
猜四字 (自家創作)

1.  獨木照斜陽
2.  一葦渡彼岸
3.  十五個人(雨中行)
4.  四大小口(多亮麗)

謎底:
1.
2.
3.
4.

蘇東坡 峰高多障日 天遠欲浮江 The Peaks are towering high

巧聯  蘇東坡

峰 高 多 障 日。
天 遠 欲 浮 江。

Witty Chinese Couplet
-- by Su Dongbo (1036-1101)
-- Translated by Frank C Yue

The Peaks are towering high --
The bright Sun they mostly hide;
The long Skies  are so far away --
The great River they'd levitate!

from hz.wikipedia.org: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繪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 歐陽修 並稱 歐蘇;詩與 黃庭堅 並稱 蘇黃,又与 陆游 并称 ;詞與 辛棄疾 並稱 蘇辛;書法名列 “蘇、黃、米、蔡” 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因其文、詞頗多於著作,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時學者有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吃菜羹」 之說。... > 

and from another net source: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 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Friday, 13 February 2015

什麼人家祇靠二條大腿 Whose is this house homely

鬼馬妙對  佚名

麼人家 , 祇靠二條大腿 。


有何衣祿 , 全憑一口低田


Naughty Chinese Couplet (on the "Oldest 

Profession")

-- by Anon
-- Translated by Frank C Yue

Whose is this house homely
Where the jobs are done merely by the "TWO thighs" spreading?

How much is earned money
By only "One opening" in the field low-lying?


Sunday, 8 February 2015

日沈長江千村暮 月落黃河萬家寒 Towards the great Yangtze


妙對    佚名

日沈長江千村暮,
月落黃河萬家寒。

Witty Chinese Couplet on Country Scene
-- by Anon
-- Translated by Frank C Yue

Towards the great Yangtze, down the setting Sun does go,
Into dusk a thousand villages immersing;
Beyond the Yellow River the Moon a-sinking,
Dipping ten thousand countryside homes in the cold.